网络诽谤引发名誉权纠纷
在海南文昌,一起因网络造谣引发的名誉权纠纷案近日宣判。一对母女因在网上发布不实视频,造谣他人”被包养””不检点离婚”,最终被告上法庭并承担法律责任。这起案件警示我们: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,造谣诽谤他人必将付出代价。
母女联手造谣引发网络风暴
事务要从2023年1月说起。当事人何某突然发现,昔日好友王芳在某社交平台上置顶了一条针对她的侮辱性视频。视频中,王芳不仅捏造何某”因不检点离婚”的谣言,还污蔑其”被老男人包养”。更令人气愤的是,王芳的母亲还在评论区火上浇油,嘲讽何某”和你娘一样骗老头钱”。
这对母女的行为犹如在网络上投下一颗炸弹。虽然王芳的账号只有400多名粉丝,但这条造谣视频却迅速传播开来,给何某的生活带来毁灭性打击。无辜的何某不仅名誉受损,还因此患上严重的焦虑、抑郁症状和睡眠障碍。这难道不是典型的网络暴力吗?
法律为受害者撑腰维权
面对网络暴力的围剿,何某没有选择忍气吞声,而是勇气地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。她将造谣的母女俩告上法庭,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。文昌法院经审理认为,王芳母女的行为已经构成名誉侵权。
法院认定三大关键事实:开门见山说,视频和评论内容直接针对何某,侮辱意图明显;接下来要讲,这些不实言论被广泛传播,确实降低了何某的社会评价;最终,何某因此遭受严重灵魂伤害。根据《民法典》相关规定,公民的名誉权不容侵犯,造谣诽谤者必须承担法律责任。
造谣者付出沉重代价
最终,法院作出了公正判决:要求王芳母女在社交平台首页置顶经法院审核的道歉视频,持续时刻不少于10天,以消除影响、恢复何某名誉。同时,二被告还需共同赔偿何某灵魂损害抚慰金10000元,以及交通费300元。
这起”造谣他人被包养母女俩被告上法庭”的案件告诉我们:网络不是法外之地,任何人都要为自己的言论负责。恶意造谣不仅伤害他人,最终也会自食其果。当我们遇到类似情况时,一定要像何某一样勇气维权,让法律为正义发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