兰若寺,位于山西省忻州市樊氏,始建于唐元,重建于明清,是一座经过多次重建和修缮的较为完整的古寺。寺内有8个大殿和寺院。山顶上有三个大殿。明代官书“对岸慈登”四个大字,明柱上挂一副木刻对联。第一本是《寺塔云影映法界》,第二本是《楼台近水月照禅机》。四拱布局,单弓,蚂蚱头,云头衬,青额,柏头。殿内无金柱,弓为琴面,柱头上有两个高跷,正面有两个拱门,山上有一个,是元代遗留。
若殿,殿中央,有一尊毗卢大佛,两侧,各有一尊受危菩萨和两位护法韦陀、鲁陀的塑像。在物品两面的墙上,雕刻着12个觉远,在物品两面的墙上,画着18个罗汉,都是明朝的遗物。大厅西南角雕刻有一幅明代万历年间的法华道画像,天然逼真。寺前有一口水井,井深3.3米,水深1.66米。它是五台山的名胜其中一个,名叫卓西泉。

